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病虫害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近几年田间调查情况来看,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在我县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秸秆还田的同时,把小麦病虫防治关口提前,通过药剂拌种或使用包衣种子,把好防治第一关。小麦药剂拌种是小麦生产上病虫防控工作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是小麦病虫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既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为害,确保苗全、苗壮,推迟并降低纹枯病、根腐病、叶鞘枯萎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为害,又能减少农药使用量,简便易行、节本增效,为小麦丰收打好基础。
一、地下害虫田间调查情况
从9月中旬以来对花生茬、玉米田、大豆田的挖查情况来看,田间地下害虫发生量较少,全县加权平均密度为0.09头/㎡,比近三年均值减少75%,其中花生田0.75头/㎡,大豆田0.5头/㎡,玉米田0.1头/㎡,发生种类主要为蛴螬、蝼蛄、金针虫。预计全县秋种期间地下害虫总体偏轻发生,但大豆田、花生田、沿河沙土地虫量相对较多,将呈中等发生,达标面积约0.5万亩。
二、防治技术意见
(一)、精选良种。播种前要精选优良的小麦品种,汰除病粒、草粒、虫体、杂质等,以提高种子纯度、净度。
(二)、大力推行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技术。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纹枯病、根腐病等小麦生长前期病虫害,同时对早春麦蜘蛛、蚜虫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有条件的农户可以选择使用包衣种子,没有进行包衣的种子要进行药剂拌种。地下害虫发生偏重的地区,用辛硫磷、毒死蜱等农药进行土壤处理。
1、小麦种子处理:每100公斤小麦种子用悬浮种衣剂苯醚·咯·噻虫有效成分160-240克、或苯醚甲环唑6-9克、或咯菌腈3.8-5克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少病菌侵染。地下害虫常发地区推行杀虫剂拌种防治技术。每10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分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40克,或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20-158克,或辛硫磷80克进行拌种;拌种时将药剂加水1.5公斤稀释,用喷雾器边喷边拌,拌后堆闷1-2小时,再摊开晾干即可播种。拌种时注意把握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
2、麦田土壤处理:蛴螬、蝼蛄、金针虫发生重的地区,药剂拌种的同时还需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400-500毫升拌细沙土20公斤或炒熟麦麸10公斤制成毒饵,于耕地前撒施土表,翻耕入土。也可每亩用有效成分毒死蜱颗粒剂90克,或辛硫磷颗粒剂120克,耕地前均匀撒施。
注意事项:小麦药剂拌种时要按规定药量使用,不能随意加大用量,防止产生药害,影响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