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即将开始,做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对压低病虫初始量,预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确保全年小麦病虫害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县近年小麦病虫害加重发生发生情况和历年小麦病虫发生规律,特制定小麦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供参考执行。
一、主要防治对象
以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蚜虫、吸浆虫、地下害虫和杂草为主,兼治苗期红蜘蛛和孢囊线虫等病虫害。
二、关键防治技术
(一)种植抗(耐)病虫品种。要选择对赤霉病有一定抗耐病品种,避免盲目引种高产品种,减轻后期赤霉病流行风险。
(二)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
根据病虫种类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高效悬浮种衣剂进行小麦种子包衣预防病害。
在根腐病或全蚀病发生区,重点采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包衣,或申嗪霉素拌种;在黑穗病或秆黑粉病发生区,采用三唑酮、戊唑醇等种衣剂包衣。对地下害虫可选用辛硫磷或毒死蜱拌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特别严重的田块,要进行药剂土壤处理。苗期蚜虫、麦蜘蛛和地下害虫发生危害较重的地区,采用辛硫磷或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可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拌种。
(三)农业措施。要做好精细整地,尽量将玉米秸秆粉碎深埋于土壤中,清理地表残秆,出苗后进行冬灌、镇压麦苗。适期晚播,减轻苗期病害,压低秋苗菌源量。
(四)秋冬季防治。加强纹枯病红蜘蛛病虫情监测,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早开展防治;早期有翅蚜虫可用黄板诱杀,药剂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等高效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红蜘蛛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50—60ml/亩。